聲音的傳導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經由空氣(air born),一種是經由結構本身。隔音的時候,必須這兩種都要顧到。
對空氣隔音的基本原則有兩個:一個是靠重量(比重),一個是靠空氣層。不管用什麼方法,氣密是首要的工作,如果一個房間的開孔超過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以上,其他的部分再作隔音都毫無效果可言。一個小小的開口,可能會毀掉所有的努力。氣密的部分通常出現在門窗的接縫,外開式窗戶目前都有氣密條,這種氣密條最好有兩圈以上。如果當中有任何缺口,則效果會大折扣。橫拉式的窗戶氣密比較難,在兩扇窗戶相接的地方,還有窗戶在左右和框接和的地方都必須要有膠條。並且要有加壓裝置能使窗框緊貼在膠條上。最麻煩的是上下緣,窗戶因為需要滑動,所以不能和窗框太緊貼,等到要關窗時才將他壓緊窗框,此時中間的部分較好做到,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有加壓裝置的氣密窗,但左右兩端就很少有加壓裝置的,而在兩扇窗戶相接的上下緣最容易漏氣,通常會有像活頁一樣的掃氣條,但那種的氣密性比較差。橫拉式的窗戶天生上就有這些問題,所以能採用外推式的窗戶時就不要用橫拉式的。
門的氣密性能喪失的地方通常是地板和門的接縫處,普通的門,就算是有門檻的,這個地方的縫都很大,如果這個地方的氣密性能不改善,用再厚的門也只是浪費錢。有些比較貴的真正隔音門有可以下降的密封裝置。當門開啟時它會收起來,這樣就不會妨礙開門,關上後門的下面會有一片下降到地板,這樣就可以封起來了。如果只是普通的氣密門,一定要小心檢查這個部分。
靠重量來隔音時,當然鋼筋水泥的牆壁最好啦。但是因為隔音是看能量減少了多少,因此常常和厚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當厚度變成四倍時,隔音效果才增加了一倍,然後換算成dB時取對數,兩倍也不過是增加了3dB。這點大家一定要熟悉。因此拼命去增加厚度來隔音是不切實際的。通常鋼筋水泥外牆超過30公分厚隔音效果就很好了,內牆如果是單磚牆當然會比較差,如果是單純的木板隔間,效果最差。
和鋼筋水泥比起來,玻璃的密度並不亞於水泥。因此玻璃的隔音效果很好,難在太重的玻璃門窗不好裝。普通窗戶的厚度約五公厘。如果用雙層抽真空玻璃,其實效果並不會好多少,市面上的抽真空玻璃兩片玻璃間的空隙太小,通常只有五公厘,因此效果跟直接用一片10公厘的玻璃差不多。但是抽真空的玻璃隔熱效果會很好。當兩片玻璃間的距離加大時,隔音效果才能顯現出來。當中間相隔15公分以上時,可以達到60dB以上。但沒有窗戶能容納這麼厚的玻璃。裝置雙層窗戶又有外推的問題,用橫拉式的又有氣密的問題。因此如果真的狠心要隔音,用雙層窗戶時乾脆就完全密封,不要開啟就好了,此時中間抽真空才比較實際。錄音室的監控玻璃窗當然都是不能開啟的,兩片玻璃最好不要平行以免產生共振最好。某某牌隔音窗雖然兩片玻璃間隔算大,約一公分,但並沒有抽真空。隔音效果大概頂多就像大多數的隔音窗一樣,30dB左右吧。最省錢的方法就是乾脆把窗戶用多成夾板封起來。可以用木頭在窗戶上加個框,然後用。但sound lock內不一定要有很多的吸音材料。
門窗都解決了,隔音還嫌不夠,這個時候才來想地板和牆壁的問題。牆壁和地板本身只要建材不太差,至少可以達到40dB以上,但如果是結構傳音,也就是本身的震動,那可以傳的很遠,防止震動,整個房間就要建在一個浮動的地板上才行,也就是在原本的地板上再建一層,新的一層和原來的地板間要用防振的裝置隔開,然後牆壁再建在這個地板上,這需要木工的專業,不是我們隨便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是在地下室,地板是實心的話,浮動式地板就不太需要。
如果牆壁要加強隔音,標準的做法是用角木先作一個垂直框,但注意不要將角木直接釘在牆上,可以先在地板上離牆約六吋以上,沿著牆釘一條角木,然後其他的角木再豎在上面,每兩呎釘一根。框做好了以後,在兩個框之間舖上玻璃纖維綿。如果空間夠大,舖個四吋厚最好,但絕對不要舖滿,要預留一半以上的空氣層,也就是說新的牆和舊的牆之間只能舖一半厚度的玻璃纖維綿。這樣在兩個夾牆間的空氣加上玻璃纖維吸音的效果才能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舖好了以後再用所謂彈性條,就是一種金屬做的長條,截面好像z字型,水平的釘在角木框上。然後用石膏版夾著軟木板,或者所謂的遮音片等等,釘在彈性條上,因為角木和石膏版分別釘在彈性條的z字兩邊,所以有避振的效果。彈性條可以用角木代替了。最後外面的石膏板上再看要些什麼吸音或裝飾的東西。這樣做的好的話,也可以達到60dB以上的效果。空氣層越厚,效果越好。
更多關於保溫保冷相關資料,歡迎到我們的商務部落格參訪~
http://u747_1.web66.com.tw
日榛保溫工程行
TEL:03-378-5645
業務部:


https://ctc-stamping.web66.com.tw/web/News?postId=1339512工業用鈎環及商業用安全帶之鈎環及登山鋁鐵鈎製造工廠
工業用鈎環及商業用安全帶之鈎環及登山鋁鐵鈎製造工廠

